20200717~19 馬祖南竿卡蹓續集
卡蹓完南竿的上半段
我們繼續一起卡蹓下半段吧
北海坑道的搖櫓活動也是大家不可錯過的經驗
特別拉出去仔細介紹
有興趣的朋友點連結去瞧瞧
勝天公園
勝天公園緊鄰著水澳水庫
不怕累的 可以像我們一樣走上去
事後才知道再往前些 有路可以騎車上去的
勝天亭是駐軍所建
參考外雙溪至善園的建築
仿宋庭園風格 古樸幽雅
園區老樹參天 是南竿賞鳥的好地方
遠離村落 少有光害 更是賞月觀星的好去處
在馬祖到處都有勵人心志的標語
來了這一趟馬祖行
慢慢體會在前線生活處與擔心受怕日子的不易
津沙聚落 舊稱金沙聚落
閩東式建築是津沙聚落的特色
雖然津沙聚落的閩東建築規模不似北竿的芹壁聚落那麼大
卻也能悠閒散步於小巷弄間
"有老婆真好"
志宏堅持要拍照下來
先在這裡拍了照
後來在鐵堡認識了這間"流津歲月"的老闆
晚上再度回來找老闆聊天
津沙天后宮
殺朱拔毛
1950~196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剿匪戡亂的運動口號
"朱"是指朱德
"毛"是指毛澤東
津仁步道
志宏想到津仁步道散步 來回一直找不到
後來才知道津板路旁邊的木棧板路就是津仁步道
津板路=津沙~鐵板
津仁步道=津沙~仁愛村(舊稱鐵板)
鐵堡
遠看鐵堡還真是漂亮
早年為軍事據點 由一班最精銳的兩棲蛙人日夜戍守西側海岸線
鐵堡是在堅硬的花崗岩下挖空的坑道
通道兩側有地下石室 社口 砲台 房間和廁所廚房等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岸邊更是插滿了防止水鬼摸哨或突擊的碎玻璃和鐵條
鐵堡位處偏僻 還配置了軍犬防衛巡邏
當時防區唯一有軍階的軍犬也是圈養在鐵堡的
我們在這認識了"流津歲月"的老闆
返鄉打拼的年輕人超級有禮貌
讓我和志宏當晚決定去店裡看看
馬祖有些地方仍是軍事重地
有阿兵哥站崗駐守
不可以拍照或駐留的喔
金板境天后宮
位在金沙和鐵板交界處
那金板境媽祖管轄範圍可就大了
這裡是唯一有著少女面容媽祖神像的天后宮
不說你不知道吧
馬祖日報社
馬祖故事館裡陳列舊時的機器和報紙印刷品
網路發達後 這些機器都已變成古董了
很有趣的娛樂券
當年特約茶室還在時
在馬祖當兵的阿兵哥們看到這些一定有說不完的故事
真的值得大家進來看看喚醒記憶的老東西
再偷偷告訴你這裡冷氣超強
逛一下涼一下再出來也是挺好的
十烈士紀念碑
馬防部司令官趙萬富
為了緬懷在黃花崗之役壯烈成仁
十名連江縣籍烈士的愛國精神所建的紀念碑
梅石營區軍官特約茶室
目前正在整修中 預計明年完工再利用
志宏曾跟我說過他當兵時有關831的趣事
所以我想來看看
真的來到這了 竟一直給我迷路
還跟我強調 他沒來過 怎麼會知道路
我該信他嗎?
中正堂
民國49年10月31日中正堂落成啟用
曾是南竿的第一間電影院
目前已荒廢了
介壽亭
位在中正堂的對面
為了慶祝蔣公誕辰所建的涼亭
不過雜草叢生不敢走進去
馬祖民俗文物館
需購票戴口罩入場 $40/人
各樓層有著不同的主題呈現
透過漁農 婚喪喜慶 建築 語言等生活文物
來呈現馬祖獨特的閩東文化
沒見過 還蠻有趣的呈現方式
目前特別的主題是河口鯨
馬祖民俗文物館很適合帶小朋友來參觀
寓教於樂的好地方
經國先生紀念館
建築物是參考中正紀念堂的藍瓦白牆風格
一樓為經國先生的銅像和遺囑
二樓展示經國先生歷年視察馬祖防務的老照片和手稿
經國先生是我這輩子感覺最親民的總統
真心只為中華民國付出
民國77年1月13日逝世
舉國哀悼 降半旗的印象仍在
雲台山軍情館
1996年為了瞭解馬祖戰略情勢而興建
2009年考量馬祖地區觀光發展
陳列資料經過篩檢和遷移
2010年11月7日開放給
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的遊客入內參觀
雲台山標高248公尺 是南竿第一高峰
台灣小百岳第98座
遠聎馬祖列島和大陸北茭半島的最佳地方
在這除了可以看到媽祖巨神像
還能看到覓境E19露營區耶
福澳港
結束了三天兩夜的南竿之旅
準備搭船去北竿玩囉
找個有地標的停車位
鑰匙依約放好
拍照傳給土哥 讓他知機車歸還停放的位置
這樣就輕輕鬆鬆完成歸還機車的程序了
每小時都有往返南北竿的船班
這些就是我們兩個人五天四夜所有的行李
包含了筆電 單眼相機 帳篷&睡墊 和換洗衣物
跳島露營的行李就是最簡化就好
上船持船票和身分證
請全程戴口罩
再出發
bye bye 南竿
有機會再來
北竿 我們來囉